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针骨推拿 > 经筋疗法
编号:192541
(下篇-第三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-4.头皮皮下静脉丛炎的经筋疗法)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经筋疗法》
     4.头皮皮下静脉丛炎的经筋疗法

    【病症概述】

    头皮皮下静脉丛炎,乃头部皮肉筋脉的常见病症之一。好发于洗头而不揩干,带着湿发而夜眠习惯者,男女皆可患病。因湿滞于头,夜而冷凝,导致气滞血瘀,经络阻闭,郁积为患。病之初成,局部滞而略发木感,好发的部位,多于头部之巅顶,时轻时重,遇寒易发;随着病变日久演进,遂觉头部巅顶明显发木感,但常是视而不见、察而不觉的病理状态。

    【临床表现】

    主要症状:患者多不自明病之起因,就医时,也常被忽略。待到局部增厚、增粗,乃至皮下肿块隆起期,伴随头晕头痛症状出现,患者常以头晕头痛的愁诉求医。成为慢性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的致因之一,病情较重者,出现头麻木感及胀痛感。

    病灶体证:本症好发于百会为中心的“四神聪”附近。病之初起,头皮局部增厚增粗,多于颅骨的沟缝上查及,呈节段性、索样型的筋结形态;亦可于头之巅顶,查见颗粗状结节或“痛性小结”。病灶瘀血较重时,可触及其产生的波动感,但无明显的发红及灼热表现;较大的病灶,其形状如粟,波动甚为显著。病者多不发觉自身病灶的所在部位,医者触察时,患者才感觉到病灶的异常定位,并与医者产生同步感应。

    【治疗方法】

    查到病灶,排除急性化浓性感染与恶性变情况下,按头皮皮下静脉丛炎处置。对于增厚增粗类型的病灶,直接运用综合理筋消灶的方法治疗。常用具有祛瘀活血及消炎功能的自配酊剂,进行局部拭擦后,再用拇指的切拨、切揉等理筋手法,令病灶之硬结松解,筋舒而络活。然后在严格消毒下以短小型的银针,行局部病灶点刺,深度及疏密度适宜,不宜深刺穿透腱帽。对于瘀血型病灶的施治,分为两次施行:第一次以毫针,在低位向瘀血基部,刺入令其瘀血溢出,拭去血迹,产生消肿减压作用;待瘀血消散后,再按局部增厚型病灶作第二次处置。本疗法效果显著。

    【病例择举】

    劳某,男性,28岁,中国林科院大青山实验局职工医院医师。自觉头部颠顶麻木感一年,诸药疗效欠佳。1991年8 月,参加经筋疗法普及班学习,查见百会穴形成结灶,用上述的综合理筋消灶方法予施一次,症状显著减轻;治疗两次,症状消除。观察一年,未再复发。

    农某,女性, 50岁,农民,常有洗头后不擦干之陋习,主诉头顶麻木不仁,局限性。查见百会穴处,局部隆起,状如板栗,边缘清楚,触擦波动感明显,无热,皮不变色,无溃破表现,病情历时三年余。先以毫针刺其基底部四孔,令血瘀灶陈血溢出,两周后,按结节病灶处置,前后共施三次,病获痊愈。观察两年,未见复发。

    【编者按】

    头皮皮下静脉丛炎思者,除上述的局限型病例以外,尚于临床上见到散发型病冽。这类病者多见于过敏素质者,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,伴见其颞区静脉较常人怒张;头部肌筋、颈部肌筋常呈现肌紧张亢进,合并上感时,病情加重,于颞筋区、少阳经循行头所过部位,查见散发性瘀血性病灶,是慢性头晕头痛常见致因之一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